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 > 人才计划 > 正文

上海启动“1116”计划

2011年05月05日  来源:经济日报 
  
  “上海浦东给了我们广阔的创业舞台。”中央“千人计划”专家、留美博士王晖的话发自内心。

  

王晖创办的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已经拥有了5900平方米的研发、生产楼,其研发的12英寸单片清洗设备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在浦东,像王晖这样的人才资源总量为78.47万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人才总量将增加到134万人,其中国际人才比例达到10%。

  

建设“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是上海市“十二五”时期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上海市明确提出要抓住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契机,探索建立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争取从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服务体系和综合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推动国际人才高地建设。

  

让国际人才汇聚浦东

  

为了配合“千人计划”的实施,上海启动“1116”计划,即5年内吸引100名以上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00名以上上海“千人计划”人才、100名以上浦东“百人计划”人才和600名以上金融、航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

  

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浦东探索“国际人才特区”,先行先试有关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新政策、新机制,加快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在这些基地中,创业融资、财政资助、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定向服务、生活保障等方面,将形成更具创新性、吸引力的配套政策。

  

目前,仅浦东张江园区就聚集了近千家海外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在浦东的人才工作规划中,到2015年,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要达到15%,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450件,形成一大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创业企业。

  

拓展国际人才基地建设

  

浦东之所以能在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紧跟国际先进水平乃至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市场垄断,得益于一批高层次人才的成功引入。

  

现在的浦东,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规划用5年至10年时间建成海外高端人才持续集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体制机制不断与国际大都市发展紧密衔接、人才政策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文环境不断完善的“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先导区”。这份规划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

  

――做大引才“蓄水池”。依托海外留学人才联络机构及社团组织,建立“高层次人才数据库”;通过浦东在美国硅谷设立的办事处,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建立海外人才发展跟踪机制,增强引才有效性。

  

――做宽引才“双通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畅通人才配置渠道,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争取每年有600名至800名归国留学人员来浦东创业。

  

――做高引才“集聚地”。通过落户浦东的商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引进;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领军产业技术联盟建设,使更多的“千人计划”企业能够承担863、973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优化国际人才发展环境

  

“拎一只皮箱就能在上海安家”,这个要求在浦东变成现实。

  

在浦东的人才公寓里,采取了全装修配套,室内空调、热水器、电饭煲、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保洁、家政、咨询以及餐饮、交通、体育、文化娱乐等管理、配套设施及时到位,真正帮助外来人才创造一个舒适的家,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帮助浦东吸引人才。

  

浦东确定了70家重点涉外企业,对其提供预约受理、简化手续等服务,并把该批企业作为优化出入境管理服务和突破浦东吸引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瓶颈问题的调研基地和“试验田”。

  

在国际人才户籍办理方面,早在1995年,浦东就推出引进人才“五不限”的政策。不限户籍、不限年龄、不限资历、不限企业属性、不限职称,成功引进一批高级人才。2008年,再次出台《浦东新区人才户籍引进实施办法》,为特殊人才优先办理上海户籍。

  

2008年,浦东开始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计划三年内建设3.7万套230万平方米各类人才公寓。截至目前,已建成73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的运营管理,累计解决5万人次的过渡性住房需求。

  

此外,在推进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满足国际人才需求的教育服务体系,满足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需求。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编辑:yangyu